电动截止阀在长期运行中,因介质特性、操作不当、磨损老化等原因,可能出现各种故障,影响其正常启闭或调节功能。以下是常见故障及对应的解决方法:

一、阀门无法开启或开启困难
常见原因:
阀瓣与阀座粘连:
介质中含杂质、结晶物(如污水、蒸汽冷凝水),长期关闭后,杂质沉积在密封面,导致阀瓣与阀座粘连。
高温介质冷却后,密封面金属氧化或结垢,形成粘连。
阀杆卡涩或螺纹损坏:
阀杆与填料函之间润滑不足,或填料老化硬化,摩擦力过大。
阀杆螺纹被介质腐蚀(如酸性介质),或长期操作导致螺纹磨损、滑丝。
电动执行机构故障:
电机过载(如阀门卡堵时持续通电),导致电机烧毁或热保护动作。
减速器齿轮磨损、卡涩,或传动机构(如蜗杆、螺母)损坏,无法传递动力。
解决方法:
若阀瓣粘连:先手动操作执行机构(通过手轮),缓慢施加力矩尝试开启;若无效,拆卸阀体,清理密封面杂质,研磨受损的密封面。
若阀杆卡涩:检查填料函,更换老化填料(如石墨盘根),并涂抹润滑脂;若螺纹损坏,需更换阀杆或修复螺纹。
若执行机构故障:检测电机是否通电、绕组是否烧毁,更换损坏的电机;检查减速器齿轮,添加润滑油或更换磨损部件;调整执行机构的限位开关,避免过载。
二、阀门关闭不严(泄漏)
常见原因:
密封面损坏:
介质中含颗粒、砂砾,高速流动时冲刷密封面,造成划痕、凹坑。
硬密封阀门(金属密封)长期使用后,密封面磨损或变形。
阀瓣或阀杆歪斜:
安装时阀体未垂直或水平固定,导致阀杆受力不均,阀瓣与阀座密封面错位。
阀杆弯曲(如操作时受力过大),使阀瓣无法与阀座严密贴合。
执行机构行程不足:
调节型阀门的电动执行机构定位不准,关闭时未达到全关位置,导致密封面未完全压紧。
解决方法:
若密封面损坏:拆卸阀瓣和阀座,用研磨砂手工研磨密封面(软密封可更换橡胶 / 四氟密封垫);严重损坏时,直接更换阀瓣或阀座。
若阀瓣 / 阀杆歪斜:重新安装阀体,确保垂直度或水平度符合要求;检查阀杆是否弯曲,弯曲时需校直或更换。
若执行机构行程不足:校准执行机构的位置反馈(如 4-20mA 信号对应全关位置),调整限位开关,确保关闭时阀瓣完全压紧密封面。
三、电动执行机构不动作或响应迟缓
常见原因:
电气故障:
电源未接通(如电缆断线、接线端子松动),或控制信号异常(如 PLC 输出信号故障)。
执行机构内部线路短路、断路,或控制模块(如伺服放大器)损坏。
机械卡阻:
阀杆与阀体之间因锈蚀、杂质堆积而卡涩,导致执行机构负载过大。
执行机构的手动 / 自动切换装置未复位(如手轮未退回自动位置),卡住传动机构。
解决方法:
电气故障排查: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、控制信号是否正常;检查接线端子是否紧固,电缆是否破损;更换损坏的控制模块或线路。
机械卡阻处理:清理阀杆与阀体间隙的锈蚀和杂质,涂抹防锈润滑脂;检查手动 / 自动切换装置,确保其处于自动运行位置,必要时更换切换部件。
四、填料函泄漏(阀杆处渗漏)
常见原因:
填料老化或安装不当:
填料(如石棉、四氟、石墨)长期使用后硬化、失去弹性,无法密封阀杆与阀体的间隙。
填料安装时未分层压紧,或压盖螺栓松紧不均,导致密封失效。
阀杆表面损伤:
阀杆被介质腐蚀(如含氯离子介质),或被填料磨损,表面出现划痕、凹坑,导致密封面不平整。
解决方法:
更换老化填料:拆卸压盖,取出旧填料,按规范分层装入新填料(每层切口错开 90°),均匀拧紧压盖螺栓,确保密封且不影响阀杆升降。
修复阀杆表面:轻微划痕可通过抛光处理;严重损伤时,更换阀杆(材质需匹配介质腐蚀性,如 316 不锈钢用于强腐蚀环境)。
五、调节精度下降(调节型阀门)
常见原因:
反馈信号异常:
执行机构的位置传感器(如电位器、编码器)故障,导致反馈信号与实际开度不符。
控制信号受干扰(如电缆屏蔽不良),出现信号波动。
阀瓣与阀座磨损:
长期调节过程中,阀瓣与阀座反复接触、冲刷,导致密封面形状改变,流量特性曲线偏移。
解决方法:
校准反馈信号:更换损坏的位置传感器,重新校准执行机构的输入信号与开度的对应关系(如 4mA 对应全关,20mA 对应全开);检查电缆屏蔽层是否接地,减少信号干扰。
修复密封面:研磨或更换阀瓣、阀座,恢复原有流量特性;若磨损严重,需整体更换阀体核心部件。
日常预防建议:
定期巡检:检查阀门运行声音、泄漏情况,每周手动操作 1-2 次(尤其长期关闭的阀门),避免粘连。
清洁维护:对含杂质的介质,在阀门前加装过滤器;定期清理阀体内腔和密封面。
润滑保养:阀杆、执行机构齿轮箱等部位按说明书加注润滑油 / 脂,防止锈蚀和磨损。
通过及时排查故障并采取针对性措施,可显著延长电动截止阀的使用寿命,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。